反動家、作家、書法家馬識途于3月28日19時25分往世,享年110歲。發展于重慶忠縣的馬識途,16歲負笈出峽追求立品救國之道,1941年考進東北聯年夜,在此時代,他創作了大批散文、詩詞、小說,但由於隱藏任務需求,此中年夜大都作品都未公然頒發。上世紀五十年月末,他從頭執筆寫作,陸續發布長篇小說、長篇紀實文學、散文集、雜文集、回想錄等,創作文學作品近800萬字。他是繼郭沫若、巴金、何其芳之后四川最具影響力的作家,與巴金、沙汀、艾蕪、張秀熟一路被尊稱為文壇“蜀中五老”。
就像理解流水將遠逝,春花會凋零一樣。固然了解這一天早晚會來,可是當它真正到來時,那一刻,我仍然無法忍住心坎的痛苦悲傷與哀痛。3月28日19時25分,為中國反動工作和文學工作奔忙平生的馬識途,滿載著流水、春花和人們無盡的懷念,悄悄地走上了回家的路。
我第一次了解馬老的名字,是在讀中專的時個人空間辰。開學第一天,同窗毛遂自薦說:“我來自忠縣,大師能夠不知道忠縣,但必定知道有個叫馬識途的高文家,他是我們忠縣石寶寨的人……”我那時剛愛上文學瑜伽教室,一聽“馬識途”這個名字就了解是個有故事的人,于是處處往查找馬老 的資 料:他20歲 餐與加入“一二·九”活動,從事中共地下黨反動運動。23歲參加中國共產黨,持久從事黨的組織任務。26歲就讀于東北聯年夜,此后平生中擔負了多項職務。他是中國百年滄桑劇變的見證者和介入者。
第一次見到馬老,已是九年后。馬老很是器重文學嫩芽的發明和培育,從2001年開端,時已87歲的他和四川省作協的同道著手展開這一任務,并將之定名為“文學嫩芽工程”,一年后的2002年8月28日到30日,四川省作協在全省范圍內提拔了70多名青年作家在成都召開了“全省首屆文學嫩芽座談會”。那時,我仍是四川都江機械廠五車間的一名銑床工人,卻不測接到參會告訴。這對我來說,無異于宏大的驚喜。而更年夜的驚喜,則在后面:座談會上,我見到了馬老。
時價盛夏,當88歲高齡的馬內行扶樓梯,氣喘吁吁地爬上四川省作協8樓時,渾身年夜汗,但臉上一直瀰漫著笑臉,那種和藹可掬的風采一會兒拉近了大師的間隔,參會的青年作家們全都自覺地站起來,拍手向他致敬。
就在那會議室出租次會上,馬老講了他的反動經過的事況和創作經過的事況,感動了在場的一切年青人。他淳淳教誨我們:“文學創作什么時辰都不遲,主要的是同心專心一意,貴在保持。”“我曩昔的手稿,有些丟了,有些毀了,但此刻我又把它們撿起來了,持續寫。”“寫作很難,可是你們這么年青,怕什么?”他還有點小自得地說:“你們看,電腦是個重生事物吧,我七十歲時才開端進修電腦寫作,此刻比良多年青人都用得諳練,多的時辰一天要寫幾千字,你們不會連我這個老頭子都不如吧?”
最后,馬老久久地看著會議室里幾十株當真聽課的瑜伽教室“嫩芽”,動情地說:“四川文學要雄起,盼望在10年20年后,能從你們這一批嫩芽里長出幾棵文學的年夜樹,我就高興了。”
走筆至此,那時馬老眼里閃耀的那縷希冀的光又顯現在面前。
我自1996年結業分派至都江堰任務后,再也沒有分開。由于愛好使然,我一向追蹤關心都江堰處所文明的發掘和梳理。有一天,當我悄悄翻開一段塵封的汗青時,竟然不測地發明,馬老與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著一段極為特別的淵源。
都江堰建于戰國早期,它之所以能長盛不衰,永續應用,除了迷信選址、迷信扶植、迷信治理和迷信拓展之外,另一個主要緣由就是它保持了嚴厲的歲修軌制。但是到了1949年,年年都要停止的歲修,卻一向沒有消息。那時,中國國民束縛軍正在進軍東北的途中。由賀龍引導的62軍正由甘肅、陜西,預備揮師南下,束縛四川。地下黨川康特委急派馬識途和王宇光星夜趕往西安,向賀龍司令員報告請示四川的情形。談到束縛四川后的緊迫任務時,馬識途說:都江堰歲修已是火燒眉毛,由于缺少經費,時至冬至仍沒有脫手,公民當局腐朽,潰不成軍,不勝一擊,但取蜀不難治蜀難,秦漢以來都是以治蜀先治水為良策。提出束縛軍進川后,首在安寧民氣,而民氣所看,莫過于實時歲修都江堰。
賀龍司令員接收馬老的提出。1950年1月16日,新中國成立后的初次歲修拉開帷幕,束縛軍兵士和灌區國民一邊與潰逃中的殘兵敗將作戰,一邊分秒必爭地搶修都江堰。3月底,都江堰歲修任務按打算順遂完成。4月2日上午,依照傳統風俗,都江堰舉辦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放水節,馬老應邀餐與加入了儀式。他后來跟我回想說,“那時心境相當衝動,感到本身已經為國民做了一件有興趣義的事。沒想到由此結下了緣分,后來這幾十年,我再也沒有分開成都,我一向喝的是都江堰的水……”1994年1月,在都江堰行將迎來建堰2250年之際,已經介入搶修都江堰的馬老為了留念這段極不服凡、可歌可泣的舊事,隸書題寫了《束縛軍搶修都江堰記》。后來,我和茍子平在創作圖書《都江堰:兩個世紀的記憶記載》時,慎重地將這段舊事支出書中,以資為汗青存檔。
馬老的百歲誕辰聚首,我印象很深。
2013年,時逢馬老99歲。馬老的老伴侶張仲炎倡議為他慶賀百歲誕辰,馬老聽聞后,很興奮,他說,“過誕辰是大事,要害是可以和很多老伴侶聚一聚。”然后,他又雜色道:“不外我有三個提出:第一,不收禮;第二,AA制,前來餐與加入者每人出100元錢,就當大師借我誕辰之際,一路‘打平伙’(四川方言:湊份子吃飯);第三,必定要把我的老伴侶們約到一路。”
時光定在12月24日,地址選在成都書院。此次由馬老倡議的“打平伙”運動,可謂雅事,巴蜀文壇“三老”馬老、王火老、李致老悉數參加,如許的機遇以后不會再有了。我那時37歲,作為最小的餐與加入者亦深感幸運。
我記得馬老在報答詞中說:“明天大師和我一路共度誕辰,我很興奮。固然我頓時滿100歲了,但我不怕老,更不服老,我還要寫工具,把埋躲在我心里的那些風趣的故事都寫出來。請大師監視我這個文學上的老兵。”后來,馬老公然完成了他的許諾,百歲之后還筆耕不輟,陸續出書《夜譚續記》《馬識途東北聯年夜甲骨 文筆記》《那樣的時期,那樣的人》等新作。
最后是一次探望馬老,是2018年10月22日。
下戰書三點,我趕到馬老家里。他方才停止午休,正坐在書桌前,捧著一年夜碗糊糊喝得酣暢。看著馬老這般好的精力,我的心里由衷地興奮。我向馬老贈予了都江堰市文物局編纂的《都江堰市館躲楹聯書法集》和我本身的漫筆集《靈巖山傳》。馬老一邊翻著書,一邊道:“靈巖山好啊,我往過良多次,還寫過一篇碑記,抗戰時代那里住了良多高人。還有一批加拿年夜的學者也在山上待過,前幾年,他們的后人還特地來成都看過我。”說起幾十年前的都江堰和靈巖山小樹屋,馬老面帶淺笑,雙目放光,一五一十,完整不像一位104歲的白叟。臨走前,應蔣藍之托,我為馬老拍了幾張照片。現在,這些照片已成為我記憶唱片里最器重的記憶材料。
此時此刻,馬老遠往。春花若有意,流水若有情,文字若有魂,亦當識得回途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