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门口有活干能挣钱_中国乡村查包養心得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

作者:

分類:

李纵 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

山明水秀、小桥流水;墙白瓦青、孩童嬉戏……走进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,家家户户房屋的外墙壁上,一幅幅包養網栩栩如生的山水墙绘映入眼帘。“这些墙绘有许多是我画的,如今画墙绘已是我的收入来源之一,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6000余元。”古零镇古零村脱贫户蓝燚笑着说。

1991年出生的蓝燚,幼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,祸不单行,不久父亲病逝。2013年,跟着奶奶生活的蓝燚,因为日子过得艰难,被认定为贫困户。“也正是从那时候起,我开始跟着师傅韦兆科干起了墙绘工作。”蓝燚说,自己对美术很感兴趣,做墙绘也能有些收入,减轻家里的负担,“但那时墙绘的工作不多,收入也不高。后来技术提高,挣的也多了些,虽然顺利脱贫,但说实话心还是悬着的,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。”

“如今政府以工代赈的政策,给了我们手艺人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,不仅可以靠此养家糊口,也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。”蓝燚说。近年来,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,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。

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南宁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清亮告诉记者,南宁市以乡村风貌提升为契机,将乡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作为以工代赈项目,委托给具有相关技能的脱贫群众具体实施,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,直接带动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,使其能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鼓起“钱袋子”。

“有墙绘需求时,政府部门会优先推荐我所在的团队去承接,对我来说不仅是收入的提升,更给了我稳定发展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现在,墙绘师已成为我的职业,再也不用到处打零工了。”蓝燚说。

“不仅如此,以工代赈政策的实行,给我的将来提供了更多发展的选择和可能。”蓝燚说,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,以工代赈的项目不仅有墙绘,还有乡村公路建设等,有的项目开展前还会提供免费培训,提升专业技能。

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南宁市在脱贫地区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,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,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脱贫地区和群众就业岗位,确保脱贫群众就业增收。

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清凤村脱贫户潘敏业,包養平台推薦就是在村干部、帮扶人的动员下,相继包養掌握了拖拉机驾驶、混凝土搅拌技术。2022年,潘敏业参与的一个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建设项目,负责混凝土搅拌,获得1万元务工收入。“现在有不少项目都在联系我,今年估计会更忙,但忙起来好,忙起来收入就高,生活就更好。”潘敏业笑着说,“有技能就有底气,今后不管村里有没有项目做包養網排名,我都可以出去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。”

“我们积极推动‘六个转变’,扩大乡村建设以工代赈规模,提升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促进农民就业增收。”张清亮介绍,南宁市将乡村建设项目纳入以工代赈范围,创新工作机制,从“宣传引导”转变为“主动谋划”,增强以工代赈项目针对性;从“自下而上”转变为“自上而下”,强化以工代赈项目主管部门责任;从“资金切块”转变为“以奖代补”,提高基层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积极性;从“零星采购”转变为“统一物料”,保障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质量;从“吸纳务工”转变为“培训上岗”,提升农民参与以工代赈项目能力;从“参与务工”转变为“强村公司”,提高脱贫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稳定性,走出一条促增收惠民生暖民心之路。

据统计,2022年,南宁市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61个,其中已完工项目152个,正在实施项目9个;项目总投资1.3亿元,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近1.2亿元,带动脱贫群众就业1709人,发放劳务报酬1470.84万元。